如果William Gibson的小說構築了網路世界陰鬱低沈的一面,那麼Neal Stephenson的筆下世界便代表著網路生活樂觀向上的心情--------一切都是那樣美好,充滿了冒險刺激--------即便出現了能燒毀人類所有心智的強烈危機,仍無法阻止一切活動繼續進行。這不正是今日人類網路活動的真實寫照?
撇開那個即將毀滅真實 \ 虛擬世界的病毒不說,Neal Stephenson所架構出的網路世界,是現今人類世界仍無法到達的虛擬階段:單一的網路界域,與現實世界幾近相同的視覺經驗(包括人類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),每個人都在網路界域中活動,人類可擁有其房地產,所有經濟活動與真實世界互通(或者可說是真實世界經濟活動的另一個面向),行車速度無上限(只要你能控制),還有你能想到的一切(但超越人類的所有經驗極限),都能在這虛擬的網路世界裡一覽無遺。
除此之外,Neal Stephenson所描寫的真實世界也一樣有趣。一個支離破碎的美國,有價值的地區早已被大型的連鎖事業「類國家」實體所佔據經營,依各種不同目的與意識型態聚集出屬於「同類」的「特許(國)」地區,如種族歧視的「新南非」、境外銀行的「開曼」與「阿爾卑斯」、專事毒品的「麻藥哥倫比亞」、黑手黨的「新西西里」、和從事商業的「李先生的大香港」。每一個「特許國」都有自己的管轄權,就像現今的國家一般,擁有出、入境管制,邊界,簽證,與公民。而真正的「美國」,僅剩下一些充滿堆積廢棄物毫無價值的爛地,和屬於「聯邦」建築物的「聯邦屬地」。
這種世界描繪,無論真實或虛擬,不也正是我們所生存世界的另一種「近未來」遠景?誰能預料在本世紀的十年或二十年內,國家實體會不會土崩瓦解?大型企業連鎖會不會在某一片廣袤國家領土上,開設如書中描繪一樣的「特許經營」地區?誰又能預料,在企業合併的風潮中,網路公司是否永遠會是兩大集團的二元對立,而不會整併出一家超越國家機器的全球單一網路界域?而當所有真實世界經濟活動的信用交易如此氾濫,解決「超級通膨」危機的唯一出路,又何以不能是將經濟面帶入虛擬的商業與地產(信用卡、商品期貨、股票、外匯存底、信用狀貿易,不也都是一些虛擬數字流動,從來也看不見真正的貨幣),讓四處竄流的「熱錢(數字)」進入網路界域中的經濟活動面,減輕真實世界的生活壓力?
誰說科幻小說是虛構的故事、可笑而遙不可及星球與未來?如果沒有這些想像與冒險,人類現在可能仍過著不知大海彼端還有另一個世界存在的日子;如果沒有「近未來」科幻的預視,那些同時充滿災難與美好便捷的未來,又怎麼在人類心目中一點一滴建築起對未來的預知觀感。那些關於世界毀滅與新世界來臨的故事,曾經被「實用主義者」喻為笑話的憂心與新科技型態,在在為人類提示著一盞閃爍著微弱明滅光線的出口,揭櫫了五年、五十年、也許是五百年人類文明的開端。達文西的鐵甲戰車與飛行器也許曾讓當時代的人發噱,但現在可是無與倫比地令人尊敬。想像看看在你還在使用Windows 3.1,BBS剛剛發生的年代裡,Neal Stephenson 已經建構出超越現今網際網路生活的世界,而你,正一步步靠近,走向那他所描繪多采多姿、充滿速度感的虛擬世界;想像看看,當你今天正處在物價節節高漲,貨幣價值不斷萎縮的憂愁裡,Neal Stephenson 已經在十五年前便寫下「超通膨」來臨後真實世界的世界觀。占卜家們預知明年會發生的事都不一定會發生,趨勢大師們能解讀的也不過是超前世界五到十年,但沒有一個預言大師能根據一切可靠的變化寫下比這更精準的描繪,抑或是更引人入勝的故事寓言。
一本書,一個故事,能讓十五個年頭不斷出現的新興讀者樂此不疲繼續閱讀,絕對其來有自,那來自超越十五年的先知灼見,也許會超過二十年、三十年,因為你不知道那樣的世界哪一年也許就會真實呈現在面前。如果你以為現在那些有著2D動畫顯示的交友網站就是未來的型態,那些在線上遊戲買賣寶物的交易就是未來的虛擬經濟,那麼不妨再擴大你的想像範圍,因為這些只是一個開端,一個粗淺模型的概略開始。在未來,也許就在很快的不久未來,這些型態所衍生出的一切,會讓人對世界上所有一切的想法改變,你對虛擬與真實、這個與那個世界的觀點與認知、思想與行為,將徹頭徹尾進入一個新的時代,一個從未曾想像過的嶄新時代。如果還無從想像,那麼,不妨從「SNOW CRASH--------潰雪」開始,它將引領你進入那多少年後你會身處的世界位置,你將會看到的世界未來。